今年7月,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瑞典六国国防部长共同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决定成立欧洲防务工业集团。之后,德、法、英、意、西和比利时、土耳其七国签署协议,决定共同生产欧洲军事运输机。这是欧洲军备合作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展,表明欧洲国家对推进防务一体化的决心。
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欧洲防务工业集团的框架协议,基于1997年12月由法、德、英三国共同签署,西、意、瑞之后参加的意向书。根据这项意向书,由法、德和西的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组成了欧洲防务和航天公司。新签署的框架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规范各国在武器生产、技术转让和出口、定货收购等方面的行为,并对包括军需品安全、出口程序、情报安全、技术研究、技术情报处理和军事行动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协调。联合生产大型军用运输机则是欧洲联合防务的重要象征之一。
多年来,西欧联盟只是一个论坛式的组织。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担任欧共体轮值国主席时,积极主张密切与联邦德国的关系,促进欧洲防务的联合。当时英国不仅参加西欧国家间的军备合作安排,还表示愿派更多的军舰和飞机参与欧洲的集体防务,并同法、西德、意、西等国就联合研制新型战斗轰炸机达成原则协议,使西欧国家间的军备生产合作走向更广阔的领域。1991年12月欧盟草签《西欧联盟与欧洲联盟和北约的关系》,决定加强北约的“欧洲支柱”,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1999年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计划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并使欧盟具有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处理危机能力,到2003年组建一只6万人的维和部队。欧元“横空出世”后,法德对组建“欧洲军团”更加积极。英国虽然对加入欧洲货币联盟采取冷漠态度,但对欧洲共同防务的热情不减当年,支持建立一只执行维和与人道主义使命的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并同其他欧盟国家共同订购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军用运输机,为酝酿了十多年的欧洲大型军用运输机生产合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欧洲联合防务每取得重大进展,看来都必须有“法德轴心”的推动和英国的参与。法德关系的密切使欧洲防务一体化不断取得进展。英国为保持自己在欧洲的重要影响,对法德的行动采取接近和参与的态度,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欧洲国家在军备生产领域加强合作,由各国共同承担昂贵的研制费用并大批量生产,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军备的标准化,从而提高欧洲防务的一体化水平。欧洲防务工业集团框架协议的签署和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联合生产,尤其对欧洲军备出口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有效的控制,使其更加透明和更具有“教化意义”,即符合欧洲的“共同价值观”。这对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欧洲联合防务的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首先,欧盟各国对防务一体化认识上还有分歧。法德认为统一军队是由国家联盟向联盟国家过渡的必然,英国则予以反对,芬兰、瑞典和奥地利等国则不愿放弃中立地位。各国对北约和美国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法国欲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德国强调欧美的平等伙伴关系;英、荷、西等大西洋派则强调与美合作的必要。其他多数成员国为节省开支,也不愿在欧洲防务上排斥美国。其次,在军队建制上欧盟各国的主张也各不相同。特别是美国对欧洲联合防务始终疑虑重重。尽管如此,欧洲在军备合作上取得的最新进展说明,欧洲防务一体化并非“欧洲人作决定,山姆大叔来付账”。